![20230420142858-a768408e-696x418](https://www.healthymind.org.hk/wp-content/uploads/2023/10/20230420142858-a768408e-696x418-1.jpeg)
駁嘴駁舌定聰明伶俐?仔女頂咀3大成因與父母應對方法+4句改善親子關係免勞氣
仔女駁嘴駁舌的確令爸媽好激氣,容易吵架吵不停令親子關係結冰!大人講一句小朋友就頂十句,令家長十分氣憤,為何孩子非要與你駁嘴到底?其實有德國心理學家曾做統計,結果顯示喜歡駁嘴的孩子意志更堅定,轉數快甚至具備更強的分析力和判斷力,所以不用勞氣,正向家長教育專家辰民爸爸與大家探討「孩子駁嘴」的真正成因和應對方法。
![Portrait asian boy standing and closed his mouth](https://www.healthymind.org.hk/wp-content/uploads/2023/10/portrait-asian-boy-standing-closed-his-mouth.jpg)
「快點去做功課!」
「為甚麼要快點,等一會再做啦!」
「別說那麼多,叫你快點,就快點去做!」
「平時我叫你快點陪我玩,你又沒有快點?」
我們一起探索孩子駁嘴的真相,和家長的修正方法。
仔女駁嘴成因1:每個人也會經歷的心理發展行為表徵
根據心理學研究顯示,孩子的成長是從幼兒期的自我意識開始,即是2至3歲的Trouble 2階段,句句「NoNoNo」,叫他行東,他偏行西。
之後到兒童期的自我肯定,到6至12歲時需要別人的鼓勵,更喜歡表現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然後到很多家長最怕的青春期,也是孩子尋找身份認同的時期,這時間孩子自尊心強、愛打扮,不容易接受建議。
家長會發現他們逐漸成長,正在變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了解世界的運作。如果家長在過程中不明其因,進行過多干預,會影響他們的自我認識,阻礙孩子獨立思考。
如果他們無法建立健全的自我形象,就會以自我防衛的方式捍衛他們的心理發展需要,其中一個方式就是「駁嘴」。所以,孩子駁嘴並不是所謂的叛逆,他們只是按自己的內心需求,發展具備能力的自我。
研究實證駁嘴可能更出息
德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研究,把幼稚園階段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很喜歡駁嘴,另一組就是家長最愛的聽話寶寶。
研究人員一直追蹤他們直到青春期,結果發現,喜歡駁嘴的孩子當中,超過80%人不僅意志堅定有主見,甚至具備更好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另一邊廂,74%的聽話寶寶在平日無法完全獨立承擔責任、難以下決定。
或許喜歡駁嘴的孩子看起來比較難照顧,但長大後可能會更出息。所以,家長應學習與情緒溝通,調整心態,給予孩子多一點耐心,多做引導和示範。
![Asian mother are quarreling daughters at home. family relationship concept](https://www.healthymind.org.hk/wp-content/uploads/2023/10/asian-mother-are-quarreling-daughters-home-family-relationship-concept.jpg)
可試試對孩子多說以下4句話:
- 「孩子,媽媽欣賞你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多一點讓我了解更多!」
解讀:或者你會說,他已經有很多想法,還要鼓勵?其實以上這句話不但是讓孩子表達,更重要的是讓他感到被尊重和肯定,使他不用再以發表想法,來滿足被尊重、關注的需求。
- 「孩子,媽媽希望你做某件事,你想知道原因嗎?」(孩子表示想了解才說。)
解讀:很多時候,我們只會給予指令,假設孩子明白而不作解釋,但其實我們做每件事前,原因和動機才是最重要的,不明不白的做只會換來沒有靈魂的軀殼。當然,有家長可能會問,我有說原因,他還是不做,為甚麼?因為你說的原因只是滿足你的想法,而沒有真正打動他,所以需要在孩子的立場思考一下。
- 「孩子,我們感覺你不太願意做,你是否有更好的想法和方案,可以告訴我們嗎?我們會尊重你的想法。」
解讀:溝通和商討的目標是尋找更好的方法,達到雙贏局面。如果孩子不願意接受,是正常的事情,我們也要有容許孩子反建議的心態。
- 「孩子,我們好像暫時沒有達成共識,沒關係的,我們先冷靜一下,然後再溝通。」
解讀:在討論過程中,因為我們著緊彼此,或者會產生情緒,這是正常的,可以先冷靜下來,不要讓情緒影響親子關係,妨礙思考討論。
只要家長嘗試改變溝通模式,慢慢會發現孩子的表達能力、情緒溝通能力有所改善,對家的歸屬感提升,能夠改善親子關係。
![Asian Japanese family has breakfast at home. Asian mom, dad, and daughter feeling happy talking together while eat bread, corn flakes cereal and milk in bowl on table in the kitchen in the morning.](https://www.healthymind.org.hk/wp-content/uploads/2023/10/asian-japanese-family-has-breakfast-home-asian-mom-dad-daughter-feeling-happy-talking-together-while-eat-bread-corn-flakes-cereal-milk-bowl-table-kitchen-morning.jpg)
仔女駁嘴成因2:渴望被尊重
駁嘴,在另一層面上,是一種語言反撃。既然是反擊,即代表他感受到被攻擊。
「為什麼你總是要我提醒你上床睡覺?」
「我沒有叫你提醒我,我自己也懂得上床睡覺。」
「我好心提醒你,你甚麼態度?」
「我沒有甚麼態度,我只是回應你!」、「為什麼你總是說我,在你眼裏,為何我做甚麼都是錯。」
當我們批評孩子時,即使所說的是事實,孩子也會感受到被否定和攻擊。
當一個自我身分價值含糊的孩子面對攻擊時,他們自然會以反擊捍衞自己的尊嚴。問題是,孩子為何未能好好建立正向身份價值觀?我們是否在平日批評太多,認同太少?
美國心理學家Carolyn Crowder就孩子駁嘴行為提出應對3步曲:
第1步:家長需要識別駁嘴行為,如果孩子駁嘴讓你感到傷心和難過,那就要及時告訴孩子你的情緒感受,而不是發洩情緒。
「孩子,你這樣說,媽媽感到很傷心!」
第2步: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想法,正如上文提到,告訴孩子原因。
「媽媽希望你早點上床,是為了讓你⋯⋯」
第3步:與孩子從負面氛圍中走出來,爭吵不休和發洩情緒對關係和事件沒有幫助,應冷靜後再交流。
仔女駁嘴成因3:家長誤解駁嘴定義
「解釋」是以事論事說明其想法;「反建議」是就著解決方法提出個人想法;「駁嘴」是與你對著幹的態度和方法。3者的區別顯而易見,但我們會否混淆了?
「冷了,快穿衣服!」
「不穿,我不冷!」
「怎麼不冷,你看現在多少溫度,快點穿衣服!」
「外面溫度多少,跟我有甚麼關係,你看看我的汗!」
以上的對話是駁嘴嗎?並不是,但當孩子說不穿時,家長會否無名火燒起來?孩子的解釋和反建議只是為了得到正確的判斷和合理的處理方法,但我們會否只關注自己的看法而忽視了他們的想法?我們需要的是說明和解釋,透過解釋才會讓人更了解自己的想法。
為何孩子的解釋,會令家長感到被冒犯和氣憤?因為很多家長被「失去權威」一詞掌控了。這牽涉家長的原生家庭成長經歷,當一個人成長時,總感到被忽視和缺乏尊重、認同,將來成為家長後,總會不自覺地期望在孩子身上獲取尊重和認同,強化權威的力量。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誰能保證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是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合理不過的事,大人和孩子應是平等的。
![Screenshot-2023-04-20-at-2.31.34-PM](https://www.healthymind.org.hk/wp-content/uploads/2023/10/Screenshot-2023-04-20-at-2.31.34-PM.png)
因此,家長不用將駁嘴視為大問題,應調整心態,了解孩子的成長需要、學習他們的人格建構軌跡,並提升溝通技巧,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