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辰民爸爸

5 12 月, 2022

青春期13歲阿女如陌路人媽媽心痛 專家:世界上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為分離

有關青春期精神焦慮問題的自救,作者Claire Weeks曾說過:「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 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父母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 父母的育兒任務就越成功。」所以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互相依偎,但彼此獨立。然而很多父母卻不懂,特別是孩子學習獨立的階段-青春期。

媽媽呻囡囡升中後關係疏離 被指很煩

近日, 我去了一間中學進行正向家長學堂工作坊,其中有一名家長和我分享:「孩子升上中學後,就像變了一個人,凡事都和我作對和頂嘴;成績每況愈下,機不離手;同學給孩子發信息,孩子總是遮遮掩掩,我又擔心她早戀,不知如何是好!而更心碎的是,她聽到孩子跟朋友講:「媽媽真的很煩,我真的快被我媽逼瘋了!」 

媽媽驚覺子女像長了刺 全因依賴期過渡至成年獨立期

從前乖巧聽話的孩子突然長滿刺,變得陌生更讓人擔心,我相信以上所說的是很多青少年家長的心聲和心痛的地方,但大部份家長不明白的是,青春期是孩子從依賴期過渡至成年獨立期的關鍵交界,是兒童和成年中間學習獨立的黃金年期,這個階段不但考驗親子關係,更考驗家長對孩子的理解和教養能力的階段。 

青春期孩的3種改變

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家長必須對青春期階段所產生的心理需要和衍生行為有足夠的認知,根據心理學家Elkind的見解指出,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將會從過去聽聽話話的模式,轉成以下行為特質:

1. 隨着荷爾蒙的改變,對異性的好奇,和想突顯自身的身份和價值,青少年將會不自覺地過度專注於自己,他們也會誤以為別人也會特別專注於他們的外表和行為,是眾人注意的焦點,也因此十分在意別人對他的評頭品足和批判的意圖,所以作為家長這個時候以朋輩的模式與孩子交流,討論時多關注孩子的想法,切勿對人身作出批判,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想法; 

2. 青少年較容易過度強調自己的情感和獨特性,區分自己的情感和相信自己的與眾不同,因此會令他們持續不斷地想像和誇大自己的能力,但由於前額葉還未成熟運作懂得理性判斷和思考,同一時間邊緣系統的成熟,驅使他們以熱情和衝動的模式行事,變成我們很多家長認為的有頭冇尾,衝動不思後果,所以青少年經常說的一句就是:「別人是這樣,並不代表我是這樣。」所以家長必須改變思維,不要以一刀切方式,或強行孩子遵從指令,反而以分享個人經歷和經驗讓孩子參考,這更容易成為孩子處事的參考指標; 

3. 青少年很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和進行身份確認,所以他們會對社會上權威人士進行挑戰,他們會誤以為只要打倒他們,他們就會更快長大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棟樑,而辯駁和頂嘴就是他們經常運用的方法,另一角度,這也是創新和締造改革的開端。很多家長最難以接受就是這種反叛行為,但有趣的是,青少年不是對每一個人都進行挑戰,他們只會選擇滿口道理、經常要人服從、習慣批判別人的性格特質進行挑戰,所以作為家長如果不希望孩子經常向你挑戰,鼓勵你放下權威的角色。

其實在騷動、矛盾、動蕩的青春期,孩子就像處身鞦韆之間,一面是童年,一面是成年,其中懸空的狀態,就是青少年階段。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

那個時刻,他們經歷著從未有過的不安全感,失控感,希望回到童年的安全區,但知道回不去;期待快點成年,卻還無法到達,因此一時十分低落感到挫敗,一是情緒高漲難以控制。 這時候,身份認同就是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急需得到認可,渴望背後有隨時支援的父母,帶領他們走出失控。但孩子礙於誤以為求助就等於貶低自身能力,所以很多時候都會選擇自行面對,但由於經驗不足,往往弄巧反拙,所以父母更需要對青少年階段孩子有足夠的了解,學習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的溝通技巧,真正與孩子並肩一起走過青春期。

關於我

大家好,我是辰民爸爸,我的人生曾曲折離奇,但心理學和我的太太拯救了我,所以我好希望透過我的經歷和心理學知識幫助每個家庭和成員重回正向人生,我從21歲開始教書,累積超過15年培訓經驗,超過1000個輔導個案分析,幫助超過180+學校和35000+家庭,在2015年正式加入由胡君孟先⽣成⽴的正向家⻑學院,以推動正向華⼈家⻑⽂化為⼰任,協助家⻑掌握⼼理學的知識,強化⾃身溝通能⼒,發揮潛能及建⽴⻑久⽽正⾯的⼼態,從而有效發揮對兒童丶家庭以至社會的愛。我們的學員遍佈全球,學院也是香港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認可家長教育課程和機構。如果你總是帶有負面情緒,經常為了教孩子教到好勞氣,夫妻關係又越來越差,總感到別人誤解你,我希望大家透過我們的課程幫助你重回正向快樂的人生。

辰民爸爸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Title Goes Here


歡迎你繼續關注我們資訊和最新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