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辰民爸爸

15 2 月, 2022

經常聽到家長說,跟他好聲好氣總是不聽,非要我破口大罵才聽話,

這句話你認同嗎?

生活上,引起家長脾氣爆炸的事有很多,做事三催四請,玩到連姓名也忘記,頂咀拖延,也許說到明天也說不完,這些矛盾如何處理?壓著心中的怒火又真的有用嗎?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個輔導個案,求助人是媽媽,她說她被17歲的孩子打,她從孩子12歲開始已經沒有用以前高壓的方式和孩子相處,一來孩子長大管不了,二來發現孩子每當情緒上頭時總控制不了自己,不是打她,就是打自己,她現在已經對孩子言計聽從,但情況越來越壞,如何是好?

還記得我一開始就問媽媽:孩子經常動怒嗎?動怒的原因是什麼?

媽媽回應:雖然我不管他,但我還是很關心他,也擔心他,總怕他不上進,沒有好好學習被人淘汰,但他覺得我煩,不尊重他,我已經好言相勸,他不但不領情,還發脾氣打人。

你對以上個案,你有什麼體會?找到問題的核心根源嗎?

我當時除了感受到媽媽的傷心外,我更感受到媽媽的壓抑,表面母慈的背後是她每天不斷強忍的怒火,在媽媽的心中,她對孩子是有怨怒的,這種負面氛圍你猜孩子感覺到嗎?哪怕壓制住了,但說出來的話會不會帶著情緒丶賭氣丶晦氣和僵硬呢?孩子的感受不好,親子間的衝突會不會更糟糕?

今日,我們試試用代入覺察的方式,去感受一下孩子的不滿原因是什麼?他的想法是什麼?

很多人總認為孩子在童年時受過的打罵高壓方式,長大了只要我們不再運用,過去的就可以當粉筆字抹掉,我們又代入一下,某人打了你一頓,只要以後不打你,你可以當作沒事發生過嗎?不可能,發生過的是需要修復,關係破裂了需要修補,根據研究顯示,當人在承受心理壓力或遭遇心靈創傷時,會感覺到焦慮、恐慌或憂鬱等負面情緒,但隨著時間流逝和事物的變遷,這種痛苦會逐漸地淡化或被遺忘,不過這並非是指壓力和創傷就此消失了,而是人們在這調適的過程中將這些轉移到潛意識裏,此稱之為「潛抑」作用。而潛意識在情緒失控時,會驅使過往的怨恨肆無忌憚宣洩。

修補關係,讓孩子重視定義,真正從傷痛中走出來!

另外,大家聽過「有一種冷叫做你阿媽話你冷」嗎?有一種關心是會令對方產生壓力,而更重要是,有一種擔心,其實是不信任對方的能力,就是因為不信任他做得好,你才會幫他做,勸他做,比他更著緊,但原來過份著緊對青少年來說就是能力和身份的否定,而「身份認同」對青少年何其重要,你又知道多少?

不要再讓好心變成委屈,壓抑負面情緒是不會令事情變好的,關鍵在於兩點

第一點是覺察所需,或許我們還會怪責孩子不諒解我們的苦心,但我們又先問問自己,我們了解他們又有多少?有沒有嘗試走入他的內心世界與他連結,進行傾聽和同理?他們的情感關注丶社交需要丶歸屬感等如何鞏固建立? 而打與罵又是不是幫助一個人成長的唯一方法?作為家長又能否待人如己?

第二點是父母能否成為一個好的情緒存倉,對自己多一些包容知接納,分清對孩子的是滿足個人期望,還是符合孩子的成長需要,不要當孩子達不到預期,情緒失控理智失常,視孩子為假想敵,發洩過後恨錯難返。 

你若能做到以上兩點,母慈換來的就不是敗兒,而是子孝。

辰民爸爸

關於我

大家好,我是辰民爸爸,我的人生曾曲折離奇,但心理學和我的太太拯救了我,所以我好希望透過我的經歷和心理學知識幫助每個家庭和成員重回正向人生,我從21歲開始教書,累積超過15年培訓經驗,超過1000個輔導個案分析,幫助超過180+學校和35000+家庭,在2015年正式加入由胡君孟先⽣成⽴的正向家⻑學院,以推動正向華⼈家⻑⽂化為⼰任,協助家⻑掌握⼼理學的知識,強化⾃身溝通能⼒,發揮潛能及建⽴⻑久⽽正⾯的⼼態,從而有效發揮對兒童丶家庭以至社會的愛。我們的學員遍佈全球,學院也是香港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認可家長教育課程和機構。如果你總是帶有負面情緒,經常為了教孩子教到好勞氣,夫妻關係又越來越差,總感到別人誤解你,我希望大家透過我們的課程幫助你重回正向快樂的人生。

辰民爸爸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Title Goes Here


歡迎你繼續關注我們資訊和最新活動!

>